乳山熱電有限公司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2016-10-10 發布 2016-11-01 實施
乳山熱電有限公司 發布 
前 言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要求,結合乳山熱電有限公司具體情況而編寫。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與本制度有關的歷次版本同時廢止。
本預案由生技科歸口管理。
本預案起草部門:生技科
本預案審核人:耿華
本預案審定人:張宗賢
本預案批準人:王曉
本預案2016年11月1日首次發布。
目 錄
前 言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范圍
1.4 工作原則
1.5 編制程序
1.6 事件分級
2 組織機構與職責
2.1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2.2職責
3 預防與預警
3.1環境污染事件源
3.2預防工作
3.3預警發布和解除
4 應急響應
4.1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4.2先期處置
4.3信息報送
4.4指揮和協調
4.5應急監測
4.6安全防護
4.7應急終止
5 應急保障
5.1資金保障
5.2物資保障
5.3通信保障
5.4人力資源保障
5.5技術保障
5.6醫療衛生、生活救助保障
5.7治安維護、交通運輸保障
6 后期處置
7 獎懲
8 附則
乳山熱電有限公司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建立健全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機制,做好乳山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1.3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需要由公司負責處置或者參與處置的重大、較大、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具體包括:
(1)危險(有毒)化學品在貯存、使用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事故;
(2)廢氣、廢水、固廢等方面的環境污染、破壞事件。
1.4工作原則
在建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體系及其響應程序時,應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貫徹如下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響應。
接受政府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的指導,使公司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系統成為區域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公司各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采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
(3)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積極做好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等,加強培訓演練,應急系統做到常備不懈,在應急時快速有效。
1.5編制程序
本預案編制嚴格參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發【2015】34號)的規定進行,其編制程序見下圖:

1.6事件分級
按照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結合公司實際進行分級:
(1)凡符合下列情形的,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
注:未經處理的煤泥污水、灰渣水、含酸、堿、油的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下河;預期直接經濟損失達10萬元及以上。
(2)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A、因環境污染引起廠群沖突;
B、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C、污染事件危害到周圍地區,經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予以控制,且有進一步擴大或發展趨勢。
注:發生煙囪冒黑煙3小時以上;脫硫系統停運3小時以上;預期直接經濟損失達5萬元及以上
(3)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
A、污染事件危害發生在廠區或一定范圍內,經自救或組織救援能予以控制,無進一步發展趨勢。
B、因環境污染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注:發生煙囪冒黑煙1小時以上;脫硫系統停運1小時以上;預期直接經濟損失達1萬元及以上。
2 組織機構與職責
2.1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經理
副組長:分管生產副經理
成 員:生技科科長、辦公室主任、安全科科長、運行車間主任、檢修車間主任、業務科科長、環保專工。
2.2職責:
組長:負責應急處理指揮工作,發布應急響應和終止命令,對特殊情況進行緊急決斷,向上級領導報告應急處理情況。
副組長:協助組長進行應急處理的具體指揮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搶險方案,向組長報告,并落實組長發布的應急處理命令。
生技科:負責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工作;完成公司應急報告;向環保局報告應急處理情況;組織實施應急預案的演練。
安全科:負責治安維護、交通運輸保障工作,維護工作秩序,防止應急處理過程中的人員傷害和意外破壞情況發生;完成損失統計和處理結果報告。
辦公室:負責應急車輛和人員調配以及通訊、醫療衛生、生活救助、后勤保障工作;向集團和政府主管部門報告應急處理情況;負責應急培訓工作。
業務科:負責應急物資的保障工作;完成處理結果報告。
運行車間:負責進行事件狀態運行監視和相關處置工作,落實相應的應急后期處置措施;做好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
檢修車間:組成現場應急隊伍,負責應急預案響應后的搶救工作,落實相應的應急后期處置措施;完成處理結果報告。
環保專工:負責除塵、除灰、灰庫、空壓機站、脫硫、輸煤專業(以下簡稱環保專業)全面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環保專業管理的制度。按操作規程正確合理地在技術規范允許尺度內使用系統設備,注意系統設備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 預防與預警
3.1環境污染事件源
3.1.1廠區平面布置圖:

3.1.2生產工藝流程圖

3.1.3
基于公司生產工藝流程,環境污染危險點如下:
3.1.3.1大氣污染:
(1)點火油、汽輪機潤滑油的燃燒、爆炸,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環境;
(2)脫硫、除塵、脫硝系統異常,造成SO2、煙塵、NOX排放嚴重超標,污染大氣環境;
(3)干煤棚揚塵或輸灰系統故障排放,污染大氣環境。
3.1.3.2噪聲污染:
對空排汽及蒸汽泄漏引發的強噪聲,造成聲環境污染,并波及周邊居民。
3.1.3.3其他
(1)氨水泄露,引起環境污染;
(2)油系統的大量泄漏,流至運行設備、管道或現場地面上不容易清理,造成環境污染;
(3)除渣系統故障,發生大量爐渣跑冒,造成環境污染。
3.2預防工作
3.2.1大氣污染:
(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強巡檢,減輕或避免點火油、汽輪機潤滑油的燃燒、爆炸造成的危害;
(2)加強設備運行、檢修管理,提高其健康水平;嚴格控制進料品質和濃度,防止管道堵塞影響設備正常運行;做好保溫防雨,防止因此影響脫硫、脫硝系統正常運行;
(3)根據情況對儲煤和進煤道路(含廠區北)適當噴淋。
3.2.2噪聲污染:
(1)保證鍋爐穩壓運行,有預見性的處理可能發生泄露的位置及設備。
(2)凡計劃點、停爐,運行車間應提前兩天將具體時間、鍋爐編號報環保專工,環保專工提前一天向環保局報設備投停報告。
3.2.3其他
加強設備運行、檢修管理,避免氨水泄露、油系統的大量泄漏、爐渣跑冒。
3.3預警發布和解除
3.3.1預警發布
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證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按本預案要求啟動應急響應。
(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2)發布預警公告。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環保專工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向應急領導小組和環保局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6)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3.3.2預警解除
現場清理結束,人員完全撤離,現場解除警戒,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結束后,由應急指揮機構宣布預警解除。
4 應急響應
4.1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時,啟動現場應急處置預案。
4.2先期處置
4.2.1大氣污染事件:
(1)點火油、汽輪機潤滑油的燃燒、爆炸時,立即安排義務消防人員前來滅火,同時聯系專業消防隊伍前來處置,聯系環境監測人員前來監測;
(2)脫硫、除塵、脫硝系統異常造成SO2、煙塵、NOX排放嚴重超標時,立即安排檢修人員進行消缺;同時報乳山市環境保護局;
(3)干煤棚揚塵或輸灰系統故障排放時,立即進行噴淋;
4.2.2噪聲污染事件:
發生強噪聲污染時,對運行設備進行調整;同時報乳山市環境保護局。
4.2.3其他
(1)氨水泄露時,立即切斷上級閥門,保持與泄漏點安全距離,禁止現場一切煙火;
(2)發生油系統的大量泄漏時,立即安排義務消防人員前來應急處理,準備充足的滅火器材,防范次生火災事故的發生,同時準備容器盛裝,另外安排人員擦拭管道、設備上的油污;
(3) 跑冒紅渣時,應特別注意人身安全,不得用水沖,以防爆炸。
4.3信息報送
4.3.1報告時限和程序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責任部門應立即向公司辦公室和生技科報告。
生技科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乳山市環境保護局報告。
辦公室負責發布公告,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4.3.2報告方式與內容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報告初報可用電話直接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人員受害情況、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依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再進行續報,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處理結果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件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人員和工作內容。
4.4指揮和協調
4.4.1指揮和協調機制
根據需要,公司成立環境應急指揮部,負責指導、協調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對工作。由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下達啟動應急指令,環境應急指揮部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情況通知有關人員及其應急部門。各小組成員接到事件信息通報后,應立即派出有關人員和隊伍趕赴事發現場,在現場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按照各自的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和緊急處置行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各應急救援處理人員必須在工作小組的協調指揮下堅決、迅速地實施先期處置,果斷控制或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
4.4.2指揮協調主要內容
環境應急指揮部指揮協調的主要內容包括:
(1)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2)派出有關人員參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應急指揮工作;
(3)協調各部門、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行動;
(4)協調受威脅的周邊地區危險源的監控工作;
(5)協調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
(6)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群眾返回時間;
(7)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應急行動的進展情況。
4.5應急監測
公司環境監測部門第一時間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進行環境應急監測,掌握第一手監測資料,并配合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應急監測工作。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污染變化趨勢,并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的方式,預測并報告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發展情況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決策的依據。
4.6安全防護
4.6.1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件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4.6.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
(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要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4.7應急終止
4.7.1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4.7.2應急終止的程序
(1)現場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并研究批準;
(2) 由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部意見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
4.7.3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1)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件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2)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并提出對應急預案的修改意見;
(3)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環境應急隊伍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5 應急保障
5.1資金保障
每年列支專項資金,用于添置、維修裝備和防護用品以及培訓、演練等。
5.2物資保障
根據需要,配置防護用品,建立臺賬。
業務科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期間應急物資調配工作。
5.3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環境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環境應急處置系統和環境安全科學預警系統。
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信器材,并保證手機24小時暢通。
建立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各部室單位負責人、環保專工等人員通信錄,配發到公司領導、各科室、各車間、各運行崗位。
5.4人力資源保障
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救援隊伍,培養一支常備不懈,熟悉環境應急知識,充分掌握各類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處置措施的預備應急力量;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能迅速參與并完成搶救、排險、消毒、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
5.5技術保障
(1)做好宣傳教育,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公司職工和周邊群眾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以及應付突發事件的技能;
(2)加強環境事件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養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3)每年不少于一次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5.6醫療衛生、生活救助保障
辦公室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期間指導、協調受傷人員救護、救助安置工作,聯系醫療機構或急救中心進行治療,負責受傷人員家屬安撫、慰問和補償等工作。
5.7治安維護、交通運輸保障
安全科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期間指導、協調治安、保衛工作,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保障救援人員、物資、疏散人員通道暢通,聯系消防隊伍。
6 后期處置
6.1各崗位人員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在不構成人身安全威脅的情況下要堅守崗位,保證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
6.2查找事件原因,防止類似事件的重復發生;
6.3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編制突發環境事件調查總結報告,上報相關上級主管部門;
6.4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評估、修訂、完善本預案。
7 獎懲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過程中,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對有關失職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追究相應責任。
8 附則
8.1名詞術語定義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指因事故或意外性事件等因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或破壞,公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受到危害或威脅的緊急情況。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指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為確保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處置,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方案。
應急演練:指為檢驗應急預案的有效性、應急準備的完善性、應急響應能力的適應性和應急人員的協同性而進行的一種模擬應急響應的實踐活動。
應急監測:環境應急情況下,為發現和查明環境污染情況和污染范圍而進行的環境監測。
泄漏處理:泄漏處理是指對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氣體等污染源因事件發生泄漏時所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泄漏處理要及時、得當,避免重大事件的發生。泄漏處理一般分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處置兩部分。
8.2本應急預案由公司生技科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請及時反饋至生技科,以便修訂、完善。
8.3本應急預案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附件2: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電話表
附件1: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
單位名稱 |
乳山熱電有限公司 |
機構代碼 |
16677953-6 |
法定代表人 |
王曉 |
聯系電話 |
18669393123 |
聯系人 |
耿華 |
聯系電話 |
13562177869 |
傳真 |
3808628 |
電子郵箱 |
gengbest@163.com |
地址 |
中心經度121º30ˊ23"中心緯度36º54ˊ53" |
預案名稱 |
乳山熱電有限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
風險級別 |
一般 |
本單位于2016年11月2日簽署發布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條件具備,備案文件齊全,現報送備案。
本單位承諾,本單位在辦理備案中所提供的相關文件及其信息均經本單位確認真實,無虛假,且未隱瞞事實。
預案制定單位(公章) |
預案簽署人 |
|
報送時間 |
2016.12.12 |
附件2: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電話表
部門/職務 |
電話 |
短號 |
經理 |
3808603、18669393123 |
6003 |
分管生產副經理 |
3808605、18669393678 |
6005 |
生技科 |
3808651 |
6051 |
生技科科長 |
18669393108 |
|
辦公室 |
3808625、3808626 |
6025、6026 |
辦公室主任 |
18669393008 |
|
安全科 |
3808670 |
6070 |
安全科科長 |
18669393126 |
|
運行車間 |
38086058 |
6058 |
運行車間主任 |
18669393059 |
|
檢修車間 |
38086066 |
6066 |
檢修車間主任 |
18669393090 |
|
業務科 |
38086037 |
6037 |
業務科科長 |
18669393065 |
|
環保專工 |
38086062
18669393039 |
6062 |